【“双创”进行时】这里“枫”景“郑”好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24年10月28日 | ||
调解千家事,温暖万人心。东昌府区法院郑家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依托“常宏调解工作室”,把调解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始终,促进纠纷实质性化解。工作室自2022年成立以来,参与调解各类纠纷1501起,成功调解948起,调解成功率高达63%,当事人满意度达100%。 耐心调解化心结,温情换来少儿笑 “叔叔,我想跟着妈妈一起生活,妈妈能辅导我学习,能照顾我,爸爸工作忙,而且我有点怕他,你能让我和妈妈一起生活吗?” 2024年8月中旬的一个上午,常宏调解工作室里接待了一位九岁的特殊“小客人”。他的父母在一年前协议离婚,约定他归父亲抚养但由母亲代养。后来父亲偷偷从学校把孩子接走,不让孩子与母亲见面,母亲多次上门吵闹想抢回孩子,双方因为孩子抚养权问题闹得不可开交,还为此闹进了派出所。双方矛盾一度激化,父亲始终不愿把孩子的抚养权进行变更。看着眼前这个满眼含泪又迷茫无助的孩子,常宏调解员心中涌上一阵酸楚。他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,温和地说,“孩子,叔叔一定会努力帮你,不管结果怎么样,你要知道,父母离婚是为了各自更好的生活,他们虽然不在一起了,但是他们仍然是你的爸爸妈妈,他们对你的爱不会减少,我们也会考虑你的健康成长需要。” 随后,常宏调解员与指导法官共同研判,并专门安排庭内具有亲和力的女干警照顾和安慰孩子,让孩子逐渐放下了戒备。常宏调解员分别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了沟通,将孩子的意愿传达给他们。起初,孩子父亲的态度很坚决,他耐心劝导,“孩子现在需要的是随时能给予关心、陪伴和指导的家长,您工作忙,能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,而且孩子想跟着妈妈,就算你强行争到抚养权,可孩子内心不情愿,你们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,将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逆的伤害。但如果让孩子回到妈妈身边,您以轻松的心态去关心他、陪伴他,孩子会慢慢重新接纳您,你们的亲子关系也会逐渐修复,未来孩子也会更愿意亲近您,您说是不是?”在他的耐心调解下,双方均表示尊重孩子的意见,愉快地达成了合意,变更了孩子的抚养关系,孩子当场回到母亲身边。父母二人也放下成见握手言和,与孩子、调解员、法官等人一起留下了珍贵的合影。在这张合影里,看到的是一个少儿最真挚的笑脸。 这是常宏调解工作室调处的众多案件中的一起。“为什么叫常宏调解工作室?常宏系辖区人,驻庭调解30年,非常熟悉地方风土人情,法律知识过硬,善于做调解工作,多年来深受当地百姓信任。为充分发挥他的优势,法庭专门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,引导群众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。”法庭负责人费瑞栋介绍说。 货物扣留愁上头,一日调解化民忧 “法官,求你帮帮我吧,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,如果我不能按时交付货物,我是要赔偿的啊。”2022年4月的一天,常宏调解工作室来了一位语无伦次快要急哭的当事人老郭。“你不要着急,慢慢说,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尽力帮你解决的,到底发生什么事了?”常宏调解员急忙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并了解事情的经过。 老郭从事平垫加工生意,经宋某介绍,他委托某加工厂对一批要交付的平垫进行加工,并由宋某将加工后的平垫运回。但是运回途中,这批平垫却被张某扣留了,原因是张某与介绍人宋某之间存在债务纠纷。 这一突发情况让老郭愁上了头,他无法按时交付货物,随之而来就是承担违约责任。“有事找常宏”已经是郑家生意人的口头禅了,老郭第一时间敲开了“常宏调解工作室”的门。 了解案情后,常宏调解员立马与席守田法官进行协商研究,并形成了三套调解方案供当事人选择。考虑到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当事人迫切解决问题的需求,当即决定采用线上调解的方式。通过电话、微信等线上渠道与各方当事人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,经过一整天的努力,各方终于同意其中一套调解方案并达成了调解协议。 调解成功已是晚上八点,常宏调解员并没有就此止步,他和席法官亲自带领团队成员前往了对方所在的公司,现场指挥过付完毕。当满载着平垫的汽车缓缓离开厂区时,老郭眼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,他感激地说:“感谢法官,感谢调解员,你们冒着疫情的风险,以最快的速度给我们化解了纠纷,我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了。” 从老郭进到调解室,到货物过付完毕,仅用了十个小时的时间。该案及时调解并紧盯立即过付,切实解决了当事人实际问题,促进了企业正常生产,保障了当事人权益,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 据了解,常宏调解工作室坚持“法官指导+常宏带动+书记员靠前”的全员调解模式,并在工作中形成了 “耐心倾听”“细心分析”“真心沟通”“用心解决”的“四心调解法”,从倾听群众诉求、真诚沟通情感到组织调解成功、督促执行到位,将法庭调解工作做到了极致。 工伤权益无小事,调后跟踪促履行 “法官,我收到单位的赔偿款了,真的太感谢你们了,之前我还一直担心单位不履行呢,现在收到钱我心里才真的踏实了,三个月以来多谢你们一直想着我这个事,帮我督促单位履行协议”。2024年8月中旬,老李拿到工伤赔偿后,第一时间打电话向常宏调解员和费瑞栋法官报喜,并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。 此前,老李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生交通事故,造成了严重的人身损害,面对巨额费用,他申请了工伤认定并提起诉讼,请求单位承担相应的费用。而单位却认为,老李是在下班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,与单位没有关系,拒不承担相关费用。接到这个案件后,费瑞栋法官非常慎重,涉及劳动者权益保障,这个案子不能“一判了事”,必须做通单位的工作,让单位自愿履行义务。为了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、顺利化解矛盾,费瑞栋法官同常宏调解员对案件进行探讨协商,共同制定了调解思路。由常宏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五次面对面沟通,通过释法说理、引导进行换位思考,单位终于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,并承诺3个月内支付老李15万元,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。 案件到这里,承办法官和调解员都松了一口气,但是心里仍悬着一块石头。常宏调解员专门在手机里设置了多个闹钟,每隔半个月就提醒一次单位要按时履行支付义务。看到调解员步步紧盯钱款的执行,单位不到三个月就抓紧把钱打给了老李。直到接到当事人打来的电话,两人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。 “执法如山扶正义,办案廉明为人民”。老李送的锦旗上印着熠熠生辉的大字,也绘成了郑家法庭的无限“枫”景。 “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,发挥好调解工作室作用,很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,真正受益的是当事人。”郑家法庭林孟良法官心有感触地说。 郑家法庭的调解工作,看似是在解决一个个小案,实则关乎着一个个大民生。每一个调解成功案例,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和谐、一个企业的稳定发展、一类群体的权益保障、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。正如常宏调解员所说:“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化解矛盾,更是在守护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。”每一次调解,都是一场走向极致的为民司法盛宴。 展望未来,郑家法庭将继续发挥“常宏调解工作室”的强大优势,不断深化“全庭调解一盘棋”的指导思想和“四心调解法”的具体运用,努力将调解工作做得更加深入、细致、高效,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,让“枫”景“郑”好的画卷在“江北水城﹒两河明珠”的大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。 文字:刘娜 邹雪 编辑:李明玉 审核:邹雪 曲立明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